美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收費一般由三部分構成:一是產品費用,即執行必要的審計程序、出具審計報告所需要的費用。二是預期損失費用,包括訴訟損失和恢復名譽的潛在成本等。三是會計公司的正常利潤。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國的會計服務市場剛開始起步,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就迫不及待地殺了進來。不僅搶了跨國公司的業務,而且,還把國內最優質的公司收入囊中。不僅中國,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上市公司業務都出現了被“四大”壟斷的現象。從英國、美國、德國、加拿大、日本,到印度、南非、愛爾蘭大都如此。香港百分之七八十的上市公司審計業務也是由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完成的說到市場競爭,說到洋事務所審計的高收費,還是有許多地方值得研究。
“二八定律”
2001年我國內地上市公司的審計收費符合“二八定律”:即只占上市公司數量20%的較大、較好的企業,其所付的審計業務費占到了全部上市公司審計收費的80%,而占到上市公司數量80%的較差或較小的一般企業,其所付的審計費用,只占到全部審計費用的20%。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恰恰壟斷了第一部分的審計業務。例如,在我國對上市公司開展審計的事務所中,收入排前十位的事務所業務收入總和近三億七千萬元,占到總收入的一半上,其中原國際五大會計師事務所的收費又占到2/3,成為中國審計市場的五霸。原五大所上市公司審計的平均每筆業務收費逾百萬元,而我國上市公司平均收費也就45萬元,最低的不足十萬元。
與內地的審計收費相比,2001年上市公司海外審計費用更可說是“天價”:中國石化支付給畢馬威的審計費用是6000萬港幣;華能國際2001年支付給安達信的審計費是1266萬元;馬鋼股份給安永的審計費用是500萬港幣;青島啤酒給安達信的審計費用是424萬元……在國內會計師事務所為搶奪廉價客戶而壓價競爭時,國外會計師事務所早就占領了優質的客戶市場。
安達信出局后,剩下的“四大”展開了新的爭奪戰,紛紛瓜分了安達信的客戶。我國審計市場的利益格局會做怎樣的調整?我國的上市公司又應當怎樣挑選事務所?這些都是我國證券市場監管者在整飭審計行業時,應當考慮的問題。
收費政策的差異
中注協前秘書長丁平準在回憶其任職過程時,曾慨嘆“正確思想從紅頭文件來”,這話沒錯。在我國,審計收費還是采取政府指導價,由國家物價管理部門授權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指定行業的審計收費標準,以指導事務所的收費行為。在1999年12月22號發布的2255號文件《中介服務收費管理辦法》中第六條(三)規定:對檢驗、鑒定、公證、仲裁收費等少數具有行業和技術壟斷的中介服務收費實行政府定價。國內定價一般依據兩個標準:即根據被審單位的資產總額,或者依據注冊會計師的工作小時。但由于工作小時難以計量,故絕大多數會計師事務所均依據上市公司的資產總額,定下一個初步收費標準,然后再適當調整。因此,其收費標準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然而,更為不幸的是:各地為加快國有企業改制,有些政府單位還紛紛出臺文件規定,對虧損國有企業的審計,按照現行價減半收費。低廉的審計收費使得國內的會計師事務所不得不節衣縮食,減少某些審計程序。更有甚者,過去幾年,由于上市公司數量有限,為求在競爭中生存,會計師事務所只能盡可能多的爭取客戶,達到規模效益,也就產生了壓價競爭的惡果。由于國內會計師事務所處在“工作上高標準,生活上低標準”的環境中,使得國內會計師事務所怨聲載道,覺得風險與收入不成比例,為上市公司審計質量的隱患,留下了禍根。
其實,早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的會計行業也面對了經濟的不景氣,許多事務所采用壓價競爭招攬客戶,遭到美國參議院的司法委員會、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以及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的公開批評,認為它損害了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并號召會計理論界對“低價進入式審計定價策略”(“low-balling”)進行研究,為制定相關監管措施提供理論依據。安然事件后,審計收費相對較低的現象更加引起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關注,并且大力改革。在強制分離了審計業務與咨詢業務之后,允許會計師事務所適當提高審計收費標準。英國的會計基金會也正在醞釀一個激進的計劃來糾正會計師事務所因為審計工作收費偏低,從而導致審計工作力度不夠的現象。
國際大所的收費結構
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一般按照國際慣例,采用市場調節價。例如,美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收費一般由三部分構成:一是產品費用,即執行必要的審計程序、出具審計報告所需要的費用。產品費用的多少隨委托人的特征而定,一般取決于委托人規模的大小、業務的性質和復雜程度、總體財務狀況、內部控制的強弱。因此,要完成高質量的審計,往往需要高昂的費用。例如,盡管畢馬威2001年收取中國石化的審計費用為6000萬港幣,但是中國石化對于畢馬威的審計服務仍感到滿意。中國石化的有關人士認為,作為超大型石化類企業,中國石化的審計工作可以說是最為復雜繁瑣,資產規模就有3600億元,銷售收入3000億元。且石化產業的上、中、下游產業鏈很長,審計時間、審計強度都是無以相比的。該位人士說,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曾經出動上千人參與中國石化的審計,耗時達半年之久。
二是預期損失費用,包括訴訟損失和恢復名譽的潛在成本等。國內外事務所收費標準的差異,還和事務所的體制有關。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絕大多數采用有限責任形式,注冊資本要求也只有30萬元,即使是有資格審計上市公司的會計師事務所,其注冊資本最多也只有200萬元。一旦采用壓價競爭的方式損害了審計質量時,最多也就是關門大吉,并不追究個人的無限責任。例如銀廣夏的會計丑聞被揭發后,審計該公司的會計師事務所最后只是被撤銷而已。而且,過去十幾年轉型經濟的發展,很少發生會計師事務所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案例。因此,國內會計師事務所不太考慮將訴訟成本等列為成本之一。而國外會計師事務所采用個人、合伙和有限合伙的形式(目前絕大多數是有限合伙形式)。這就意味著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如果受到起訴,其有關責任人員的民事賠償責任是無限的。為此,在國外,遭受了損失的投資者經常將手伸向事務所的“深口袋”,使得會計師事務所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面臨傾家蕩產的威脅。國際事務所發展的過程充滿了腥風血雨,美國歷史上第十大會計師事務所、第七大會計師事務所都是被審計訴訟顛覆的。如今,安然弄垮了安達信,其他四大事務所也不免引以為戒。為了防止巨額的訴訟損失,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經常投巨額的保險,計提高額風險基金,這些在審計定價時也都被考慮。
三是會計公司的正常利潤。由于國際事務所的歷史原因,不論是合伙人、還是一般工作人員,其工資費用及相關的福利等,均遠遠高于一般行業。因為,他們認為,處在這樣的高壓力、高風險的行業中,獲得比一般行業高一些的報酬,也是應該的。而中國的會計師事務所,大部分是從財政部門脫鉤改制而來,在與其他行業的平衡過程中,其工資費用也是相對較低的。從而造成了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成本,遠遠高于國內事務所成本的根本原因。
考慮到上述這些因素,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收費較高就不足為奇了。
未來格局展望
即使支付了巨額的審計費用,那些已經聘請外資所的上市公司也無怨無悔。中國石化、青島啤酒、深高速等一批聘請外資所的上市公司有關人員都曾表示:聘請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值!一方面,公司本身的規模大、業務復雜,一般事務所也難以攬這個活;另一方面,百年的歷史、完整的管理制度、全球的業務網絡、全方位的服務,形成了外資大所的國際品牌,使得經過他們審計的報表更具有公信力。
這種觀點已經在一批業績較好的上市公司中蔓延開來,使得這些上市公司在選擇會計師事務所時,不僅僅從價格考慮,還從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行業中的聲譽考慮。例如福耀玻璃聘請普華永道(原安達信)、齊魯石化聘請畢馬威等,都是這一現象的佐證。
隨著上市公司虛假會計報表事件的不斷發生,隨著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期望值的不斷增加,今后我國證券市場中對高質量審計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有越來越多上市公司中的佼佼者不惜血本聘請品牌較好的會計師事務所,來體現公司自身的信譽。審計收費也就有可能成為人們衡量好公司和壞公司的標準之一。
另一方面,盡管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已經在我國的審計市場立穩了腳跟,但一批國內所也在崛起,例如上海立信長江會計師事務所、天健會計師事務所等,大有振興之勢。他們也已逐步像國際會計師事務所那樣建立起完整的管理制度,包括質量控制制度、風險控制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培訓制度等,因此,他們的審計收費標準,也正在逐步向國際化靠攏。
會計師事務所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力資源的競爭。許多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已打起了人才爭奪戰,并且對人力資源質量的提高加大投資。一些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強強合并,以求快速地集合優勢人才,擴展企業經營網絡。深圳大華會計師事務所與廣州天誠會計師事務所合并后,進行了冗員的精減,并對留下的員工漲薪1000多元。另外,國內的會計師事務所越來越注重人才的培訓,例如深圳天健信德制定了一系列員工終身培訓計劃,旨在使員工與事務所共成長。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國內大型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成本將逐漸向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看齊,他們的審計收費可能也會考慮與其審計質量、審計成本和審計風險相匹配,根據客戶規模和業務性質等收取較高的審計費用,并且參與到“四大”爭奪優質客戶的戰爭中,在高端審計市場分一杯羹。其余中小會計師事務所則將根據需求層次在利潤較薄的市場施展拳腳,為中小企業提供年審、稅務咨詢、驗資、代理記賬、會計培訓等多種專業化服務。
面對我國數百億的潛在審計市場,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更重要的是“量出為入”。只要能提高審計質量,即使增加投入,并在此基礎上確定審計收費,那么,客戶會有的,利潤也會有的。(作者:李若山 金日方 單位: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會計系)
- 發表評論
- 我要糾錯